天津美术学院论坛天美星空 → 【不定期更新】申论“22句话作文方法”范文精选
查看完整版本:【不定期更新】申论“22句话作文方法”范文精选
2018/3/12 14:06:39

作文考试是公务员考试笔试环节的第一大题,当然作文考试向来是任何一个国家选拔性考试的最大分值题目。写作最能够展现的就是人的思维方式——通过对材料的理解、题目的把握、写作的呈现、层次的展开,考察的是考生综合性的思维。
然而考生往往是真的害怕写作,就是一句话,不会写、没话写。
公考培训讲师穆松,结合多年教学经历和公考中的写作中的这一痛点,研发出了答题方法——“22句话作文”。先给大家看一篇穆松老师写的申论范文及自己对文章的点评。


涵养公共意识关乎“你我他”
【凤头句】中国的快速发展震惊世界,然而在快速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——公共意识缺乏就是其中一例。【what】国人的大声喧哗、随地吐痰、乱丢垃圾、噪音扰民不仅让国外群众难以忍受,即使在国内也饱受非议。【why】长此以往会损害国家的形象,也会影响到国人幸福感提升。【so】所以,今后要加强对涵养公共意识的重视。
【点评】开头段又被称为“凤头句”,总共由4句话构成“凤头句-what-why-so”。
“凤头句”,清晰引出主题词,向考官释放信号,考生没有跑题;
“what句”,阐述主题词当前的现状、概念;
“why句”,结合上一句的状况分析影响危害;
“so句”,顺承前文分析推出整体结论。
【政策原文】习总书记指出:人民有信仰,民族有希望,国家有力量。【落地句】涵养公共意识与精神信仰属于同一范畴,涵养公共意识应该属于国民信仰之一,这也是民族希望和国家力量的有力体现。
【点评】本段被称为“政策合理体”,目的是引入政策论证总论点的合理性。本段话由两句构成:
“政策原文”是引入政策原文;
“落地句”是将政策落实到总论点上。
【so】涵养公共意识是维护“你我他”利益的前提。【what】公共意识的核心是内心能够考虑到别人的感受,并照顾他人的切身感受。【why】如果我们走进自助餐馆,餐馆里的食物已经被风卷残云一扫而空,我们会作何感想?如果我们晚上想睡觉休息,结果楼下广场上“歌舞升平”、犬吠不止,我们又如何能得到安宁?这一切的不愉快能够发生都是因为公共意识缺失引起。【so+】因此说,涵养公共意识关系重大,关系到大家的切身利益。
【点评】本段被称为“论证分析段”,目的是论证文章总论点或者题干中要求考生理解的观点。“论证分析段”由以下四句构成:
“so”将文章总论点或者题干要求考生理解的观点进行阐述。
“what”将句子主语内涵进行解释。
“why”引入案例论证题干观点。
“so+”重述该观点,并引出下文。
【so】然而当前国人公共意识普遍欠缺。【why1】看待问题要坚持实事求是。当然评价当前国人公共意识水平也应当如此。【why2】一方面国人在国外作为游客身份,会受到其他国家国民的非议,很大程度就是因为国人的公共意识缺乏,例如自助餐馆里多吃多占,景区之中乱坐乱躺,公交车上乱抢座位。即使在国内,国人公用意识欠缺的问题也经常发生。例如养宠物扰民、广场舞扰民等等。【so+】这些问题的发生应当受到格外的重视。
【点评】本段被称为“普通分析段”,目的是结合作文题目和材料内容,对主题词的现状、原因、影响、关系进行阐述。由以下四句构成:
“so”引出主题词相关观点。
“why1”理证法。
“why2”例证法。
“so+”重述该观点,并引出下文。
【so】因此,今后政府应当号召群众“相善其群”,涵养公共意识。【what】长期以来,政府更多关注重心并非在群众思想意识形态领域,对于群众公共意识提升关注不够。【why】长此以往必然会对整个社会关系稳定造成不好影响。【how】一方面政府可以采取宣传引导方式,引导群众认识到公共意识重要性,在保护自身利益同时还能知道涵养公共意识;与此同时,也应当加强对缺乏公共意识行为的相关执法工作,对于噪音扰民者可以劝诫、警告,对于自助餐浪费者可以罚款、训诫,甚至对于严重侵犯他人利益者还应当追究一定的法律责任,由此起到向全社会的警示警告作用。
【点评】本段被称为“对策段”,目的是将总论点予以落实。由以下四句构成:
“so”一句话阐述整体对策。
“what”对策自身存在问题。
“why”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。
“how”将对策细化。
【提味句】情怀事大,见于细微。【开启句】涵养公共意识绝非一日之功,不可一蹴而就,需要脚踏实地,久久为功。【装载句】要做好这项工作,关键在于政府能够做好宣传引导和规范制约,只有双轮驱动才有公共意识涵养的美丽明天。【升华句】也唯有如此,才能让我国在今后发展过程中先人一步,快人一拍,胜人一筹。
【点评】本段被称为“结尾段”,目的是对全文予以总结。由以下四句构成:
“提味句”引用诗句增强文章气势;
“开启句”重提总论点;
“装载句”重提对策分论点;
“升华句”结合高级词汇排比喊口号。


“22句话作文”具有以下优势:
1.容易上手。考生学完之后,能够轻松灵活调取材料中的案例和储备的政策理论,形成整篇文章的论证论据体系。
2.观点清晰。总分论点清晰放在开头段及主体段第一句,让阅卷人捕获考生思路不费吹灰之力。
3.论证严谨。对总论点论证有政策合理体+论证分析段;对各个分论点论证则有理证法、例证法、喻证法、反证法,论证效果更强烈。
4.亮点频发。无论开篇凤头句还是结尾段的提味句、升华句,这些文字都可以运用诗句、排比,让文章文采斐然。


“22句话作文”算不算是一种套路?过去我们提到反套路,主要是反对“万能八条”,看到任何社会问题都是领导重视、加大投入、完善设施、加强监督等等。这些观点不是解决作文中的问题的,是解决世界上一切社会问题的。22句话作文依然强调“材料为王”,对文章总论点的论证,对主题词不同角度的分析都是基于材料。依然坚守申论考试“申而论之”的基本原则。
另外“22句话作文”会不会被考官看出有生搬硬套的嫌疑?这种大家也可以放心,对材料中案例及储备案例的灵活运用会打破材料模板的痕迹,考官严重看到的只是你的论据和论证方法。正所谓“天下文章一大抄”,例如在开头段的“凤头句”及结尾段的“开启句”引用诗句,也未必都用一句。在文章当中的“理证法”,我们提供的也仅仅开出一个窗口,未必一定是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,也可以引入蝴蝶效应、木桶原理、马克思-韦伯、克里希那穆提……


“22句话作文”还有进阶篇,进阶篇意味着文章“22句话作文”还有变化空间,可以变化出“20句作文”,“26句话作文”,“18句作文”……
总之,“22句话作文”教你的是如何去“论”,让我们学会的是表达,考生学习的是一种表达方式,仅此而已。



2018/3/12 15:43:12





2018/3/12 17:21:24

大家有什么问题,可以先留言!



2018/3/12 20:49:21

大家有什么问题,可以先留言!


Powered by ZuoJu X5.0
Processed in 0.04 second(s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