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十年前,物质匮乏,潮流也比较简单。在今天很常见的一些东西,在当时算是明星级别的了,就像电视、自行车这些,谁家要是有一件儿,就能收获无数羡慕的目光。
在那个一切都简单的年代,面子全是靠它们给撑起来的!如今再看到这些东西,似乎还能看到曾经美滋滋的自己。今天让我们来回忆一下当年那些“土豪”物品!
半导体
熊猫牌和红灯牌收音机可是上个世纪60年代的高档电器产品,一般的家庭很少有。谁家要是有个半导体播放节目,准有人凑过来围着听,倍有面儿!
认识或不认识的一群人围着一个小盒子有说有笑,而如今有的家庭在除夕夜都很难聚齐,过去那种温馨的场景已经日渐模糊了。亲情都如此,何况其他呢?
电风扇
虽然现在的电风扇更方便也更安全,但是不得不说,以前的老风扇在造型上更胜一筹,相当有设计感。对于夏天的记忆,印象里最深刻的就是奶奶的蒲扇和呼呼转的电风扇。
小的时候很前卫,家里的电风扇就是我的电吹风,每次洗完头发都要偷偷趴在风扇前面,等着风扇一点一点把头发吹干。不得不感慨一下,小孩子生命力很顽强!
3.电视机
中国的第一台电视机“北京牌”可是我们大天津产的,说出来就很自豪有木有。过去谁家要是买了台电视机,简直就是爆炸性新闻,以后他们家每天都会很热闹!
现在我们已经很少看电视了,取而代之的是人手一部手机,走到哪里玩到哪里。就算是周末在家追剧,也会选择在手机或电脑上边发弹幕边看,看着好像越来越热闹,实则也是越来越孤单。
4.缝纫机
在上世纪七十年代,缝纫机作为结婚三大件之一,算是当时的奢侈品了。坐在缝纫机旁的妈妈总是那么美丽温婉,全家人的衣服都出自心灵手巧的妈妈和这台缝纫机。
平时不用来做衣服的时候,这里就成了我的写字台,每天放学吃完饭,我都会准时趴在上面写作业,我和妈妈都很爱它。过了这么多年,很多人家里依然会有一台舍不得处理掉的老旧缝纫机。
5.自行车
在共享单车出现之前,除了一些老人,很少有人骑自行车了。回溯到五六十年代,自行车也不多,但那时候是因为买不起。对普通家庭来说,自行车属于不折不扣的奢侈品。
骑着倍儿新的自行车,拎着彩花的暖水壶,这是每年置办年货时最常出现的画面,在当时绝对酸是土豪家庭。二八车看似单薄,然而一家人都坐上去,依旧可以骑得稳稳当当。
哈哈哈哈!都是老物件啊!有没有于大爷家的大蜜蜡里面有台自行车,还有岳大美人鱼。
6.钢笔
那时候比较流行的是国产品牌“英雄”,后来国外的“派克牌”也逐渐成为主流。“英雄100金笔”当时要卖32块钱,相当于一名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,所以很多人都是只看不买。
钢笔可是一种身份的象征,大马路上如果看到有人穿个制服,口袋上别个钢笔,那是很时尚的,要么是干部,要么就是有学问的人,很容易赢得人们的尊敬。我们普通人就算有钱买,也完全hold不住啊。
7.挂钟
挂钟不仅是时间的传递者,还肩负着储藏贵重物品的重担。家里贵重的首饰、备用的钥匙等,这些不常用的物品都会被家人藏在钟摆下边,小小的挂钟里似乎有着说不完的秘密。
记忆里每当钟摆停止摆动的时候,父亲就会打开挂钟的前盖,掏出那把锈迹斑斑的钥匙嘎达嘎达地给挂钟上弦,现在闭上眼睛仍然会听到那熟悉的声音。
s1ckness
2017/4/19 12:21:29
8.毛主席像章
出生在60、70年代的人大多有过这个经历,上学时谁要是集了很多毛主席纪念章,那可是班上最风光的学生。戴上之后还得看看正不正,因为像章戴不正,就是对领袖的不尊重。
其实不仅要看收集像章的数量,还要看质量和稀有度,如果是限量版市面上很少见的那种,就更厉害了。上学出门之前如果带了一块很稀有的像章,去学校的一路上都昂首挺胸的,回头率非常高!
9.手表
在那个略显拘谨的年代,几乎每个男人都梦想拥有一块漂亮且精准的手表,这种渴望大概就等同于现在对轿车的追求。就连小孩子都对长辈的手表想入非非,经常偷偷戴上,虽然松一大截,仍然觉得自己很威风。
那时候家里长辈会以戴一只“上海牌”或者“海鸥牌”手表为荣,大街小巷里还有各种修理手表的铺子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这些手表坏的坏,扔的扔,但仍然有很多老人保存着那块与自己一起历经沧桑的手表。
10.点心匣子
点心匣子形状类似装鞋的盒子,盒子是马粪纸做的,外边印着花花绿绿的“丹凤朝阳”、“福禄寿”等图案。里边用防油纸铺衬,装完点心后,匣子上面附上一张红色的盖纸,看起来就很喜庆。
在现代人看来,点心匣子真是再平常不过了,走亲访友都少不了它,不过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,点心匣子是十分金贵的,一般都是给重要的人送礼用的。平时别说点心匣子,能吃上块儿点心,都能跟哥们儿姐们儿吹半天!
曾经求之不得的东西
逐渐变得稀松平常
但经历过那段日子的人
不会忘记那种感受
在简单的年代
拥有简单的追求,是情怀
你最难忘当年的哪些“奢侈品”?